法制周報訊(記者 齊果 通訊員 金夢君 姜治濤)近年來,漢壽縣創新農村集體土地管理模式,創建“區縣主導、鄉鎮主責、村級主體”的土地管理新格局,打造出依法合理用地新秩序,得到自然資源部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。
變“一家管”為“大家管”
漢壽縣政府每年都與各鄉鎮(園區)簽訂土地管理目標責任狀,把土地管理納入全縣工作目標責任體系進行考核,將壓力傳導到各鄉鎮。
令人關注的是,該縣實行干部任免自然資源工作“一票否決”制,凡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不力的,一律不予提拔。
漢壽縣、鄉鎮(街道)、部門、村(社區)、組5級機構均建立巡查隊伍,開展“全覆蓋、無死角”動態監管。由于早發現、早制止、早處理,農村違法用地亂象得到有效遏制。
該縣堅持屬地管理與部門管理相結合,各鄉鎮(街道)為違法用地處置責任主體,組織基層自然資源、林業、農業農村等站所聯合執法。4年共出動執法巡查7488人次,拆除違建3.12萬平方米,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98宗。
變“高壓管理”為“經濟刺激”
漢壽縣財政每年籌集1020萬元組成資金池,作為年度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專項工作考核資金和工作經費。
縣政府將全縣18個鄉鎮(街道)人民政府納入考核范圍,對其規劃建設、耕地保護等6大項目現場考評。考核結果在縣電視臺等媒體公示,并兌現獎勵。對考核排名靠后的鄉鎮縣政府約談問責。
在經濟獎勵的胡蘿卜和約談問責的大棒雙重指引下,漢壽縣集體建設用地管理取得較好的成效。
變“堵住后門”為“開好前門”
在國家嚴把供地閘門的情況下,漢壽縣努力破解用地瓶頸,積極爭取省廳、市局支持的同時,通過利用窗口廣泛宣傳用地政策,提前化解矛盾,實行“限時辦結、全程服務、跟蹤督辦”報批新模式和項目報批進度周調度制,優化服務,提高效率,近4年保障全縣140個建設項目用地共6350畝。
責編:李林俊
來源:法制周報